三度闯关IPO,留给手回科技的时间不多了

   日期:2025-03-14    作者:z9rae 移动:http://www.kub2b.com/mobile/quote/2451.html

图片

出品|达摩财经

3月7日,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及华泰国际。
手回集团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其致力于通过数字化人身险交易及服务平台,在线为保险客户提供定制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手回集团在2023年中国人身险中介市场的总保费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2.9%。而按2023年的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算,手回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占据 7.3%的市场份额。
早在2024年1月,手回科技就曾向港交所递表,计划向资本市场进军。去年7月,手回科技就更新过一次招股书,本次已是手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再度发起冲击。
2024年以来,保险科技公司迎来上市高潮。、益盛鑫先后登陆纳斯达克,i云保、元保也纷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港股市场上,已经上市,除了手回科技以外,圆心科技也在港股推进上市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手回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了投资者的特别权利,即投资者的撤资权。该权利在公司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时被暂停,这一状态将维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若申请遭撤回、拒绝或退回,则撤资权自动恢复,投资者可行使撤资权。
这也意味着,如果手回集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IPO,具有撤资权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要求手回集团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他们手中的股份,这对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和财务稳定性构成了直接威胁。而目前距最近的期限(首次提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仅剩4个月。

业绩波动

《2023年全球保险科技报告》显示,2015年开始,中国保险科技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占全球当年融资额的76.46%,并且热度持续上涨。直至2020年,保险科技融资才呈现出下行态势。
手回科技成立之时,正值保险科技的风口期,现已经成功完成了五轮融资,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42亿元,吸引了包括红杉中国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在最近一轮C轮融资之后,手回集团的企业估值达到了约12亿元。
目前,手回集团的人身险数字化交易及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小雨伞、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赋能于不同销售场景中的保险交易及服务——在小雨伞进行在线直接分销;在咔嚓保通过保险代理人进行分销;在牛保100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助下进行分销。
截至2024年末,手回集团拥有投保人数量超过350万,累计被保险人数超过580万,其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160万名投保人和240万名被保险人拥有手回集团的有效保单。
招股书显示,手回科技2024年营收为13.87亿元,较2023年的16.34亿元下降15%,延续了近年来“过山车”式的业绩轨迹。
回溯过去四年,手回科技营收从2021年的15.48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8.06亿元,又在2023年反弹至16.34亿元,波动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净利润的表现更为震荡,2021年亏损2.04亿元,2022年短暂盈利1.31亿元后,2023年再度陷入3.56亿元亏损,2024年亏损收窄至1.36亿元,但经调整后净利润仍达2.42亿元。
这种剧烈波动与保险行业的监管风暴密切相关。2021年10月《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直接冲击了线上保险中介的产品结构和佣金体系,导致手回科技营收腰斩。
目前,从收入结构看,寿险和重疾险仍是手回科技的核心支柱,两者合计占据近七成份额。但趋势性变化已然显现,寿险占比从2023年的59.4%降至2024年的33.8%,重疾险却从27.1%升至34.5%,反映出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双向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短期保险产品和医疗及其他保险板块收入占比在2024年得到显著提升,医疗及其他保险板块在2024年贡献了3.06亿元的收入,占比从之前不足10%提升至22.2%,或暗示大健康生态的延伸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