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3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万余件。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完善“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情况。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检察机关将审前实现公益保护目的作为优先目标,提出检察建议8.97万件,回复整改率达98.38%;提起诉讼8786件,99.64%得到裁判支持。
“公益诉讼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张雪樵说,检察机关联合其他部门,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安全隐患、农村环境污染等开展监督,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取得突出成效,全国共办理高标准农田公益诉讼案件4000余件,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张雪樵还介绍,去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针对违法骗取套取、截留挪用各类国有资金,以及“成品油”税收流失、恶意拖欠土地出让金、长期闲置土地等问题办案8757件。在国防和军事利益保护领域,围绕军事设施、军用土地、军事训练安全、人防工程保护等突出问题,共办案719件,办案规模大幅上升67.2%。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高检部署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共办案675件,制发检察建议469件,起诉43件。
除了聚焦“国之大者”,公益诉讼同样关注“民之所盼”。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最高检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预制菜、社区团购和网络直播带货、麻醉药和精神类药品安全、互联网诊疗以及食品贮存运输装卸环节安全等专项监督,共办案2.3万件。其中,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就探店视频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这一新业态问题,推动行政机关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54件,处罚132万余元。
据介绍,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通过媒体报道发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MCN机构(专业培育和扶持网红达人的经纪公司或机构)旗下的某“达人”,系某短视频平台上“视频带货榜”排名前列的用户,该“达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发布视频,分享多家餐饮店铺的食品口味、服务水平,并在视频下方附加了相关购物链接,但未在视频中显著标明“广告”字样。有消费者表示,其购买套餐后发现所涉店铺存在食品质量不达标、实际价格与推广视频宣传的价格不符等问题。
经查,该类视频系MCN机构接受相关店铺委托后拍摄,但旗下“达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社交平台进行店铺分享,意图通过作出优质评价,诱导消费者出于对“达人”的信任进行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字样。
据此,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向昌平区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涉案广告发布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达人探店”等行为,加强“广告”标识适用,进一步加强对辖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的监督管理。
张雪樵还介绍,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去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共办案5.5万件;在个人信息保护及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检察机关聚焦旅行社、快递、医疗机构、房产中介等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互联网企业违规收集、获取个人信息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办案4848件。同时,检察机关关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共办案3318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