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报道截图(题图左为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右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
根据伊朗的介绍,此次谈判以间接方式进行,美伊代表团分处两个不同的房间,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共进行了大约四轮递话,顺利将双方的观点和立场传递给了对方。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2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和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右)举行会晤。(图自路透社)

△以色列i24新闻台网站报道截图
- 首先,此次谈判主要的内容是核议题。2015年美伊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有效期是10年,今年协议即将到期,如何续约是摆在各方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技术性问题。
- 其次,过去一年,伊朗和以色列爆发了两次对彼此本土的直接军事打击,引发地区安全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张对峙,随着两国敌意的进一步增加,紧张气氛还在被不断推高。一旦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美国被卷入的可能性也会升高。在没有有效协议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地区核扩散的问题。这些都是地区国家和美国难以承受的。
- 另外,目前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总体上仍是局部的和有选择性的。美国对伊朗采取的仍是极限施压、以压促谈的策略,希望通过谈判进一步获利,避免与伊朗发生直接军事对抗。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2日,伊朗德黑兰市中心一座政府大楼外墙上的反美壁画。(图自视觉中国)
美国一直坚持把此次谈判定义为双方的“直接对话”,但伊朗一直强调谈判是以“间接形式”展开的。
对此,李子昕认为,这种表述上的分歧反映了双方在谈判问题上的不同策略和不同的顾虑。
- 美国强调“直接谈判”是希望对伊朗进行最大程度的施压。近期美国不断在中东加大航母战斗群、反导系统和高性能战机等军事部署,这无疑会对伊朗构成直接的军事威慑。虽然伊朗是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地区大国,但是同美国相比,特别是在美国和以色列联手的局面下,伊朗的实力肯定是居于下风的。因此美国强调和伊朗举行所谓的“直接谈判”,可以更好地利用军事威慑逼迫伊朗让步。
- 对伊朗而言,过去的既往经验让该国对美国没有任何信任。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单方面退出并撕毁伊核协议,并且对伊朗施加全面的经济制裁。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又第一时间恢复并加码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而且不断在言语上对伊朗进行威胁和挑衅。在这种背景下,伊朗认为美国并没有谈判的真正意愿和应有的严肃态度,因此强调“间接谈判”,可以为伊朗争取更多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可以使双方达成的潜在协议有第三方的见证,这对伊朗来说或多或少是一个保证。同时,伊朗也不愿意对外显示出是在美国的强压之下被迫谈判的。

△路透社相关报道配图
尽管在谈判前一天,美伊双方仍在互相施压、发表强硬言论,但从各方12日的表态来看,此轮两个半小时的谈判总体进展“积极”。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会谈具有建设性。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2日,伊朗德黑兰报摊上的报纸报道伊朗与美国在阿曼的会谈。(图自视觉中国)
李子昕认为,从目前各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此次接触说明美国和伊朗对于通过政治谈判渠道解决争端的路径有着切实的意愿和需求,也都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点在当前美伊缺乏最基本互信的背景下非常重要,将是双方后续不断推动谈判的核心基础。但是鉴于双方目前立场差距仍然十分巨大,想要最终达成协议并不乐观。
- 对伊朗而言,由于认为是美国先违反协议,因此改变的一步应当先由美方迈出,即美国需要减少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伊朗才会恢复对于伊核协议的相应履约。而美国对伊朗的要求并不止于原先的伊核协议,而是要求伊朗全面限制弹道导弹的研发和地缘政治活动,这又是伊朗难以接受的。
- 以色列也是美伊谈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关键的地区力量,美国需要考虑以色列的意见。目前来看,伊朗很难接受一份让以色列满意的美伊协议。
- 美国国务院和伊朗方面对于此次接触定性为一种会晤,而不是直接谈判,这说明美伊双方还没有触及谈判的核心议题。而后续的谈判可能不会像此次接触这般顺畅,多方面因素都限制了双方在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