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向标
《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明确提出: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
然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往往面临五大挑战:
运营效能黑洞:传统宣传方式成本高且触达时间较长,宣传内容常因较为笼统或不够有针对性,无法让目标群体有获得感。
科普内容同质化:针对热点「一拥而上」,密集科普,无法突出科室优势,患者对于科室特色感知模糊,选择成本高。
评估缺位、标准僵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完善科普工作评估体系,以及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因此,医生的科普职责将不再是「软性任务」,而是成为职业要求的一部分。医生的科普工作将被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优秀的科普表现将获得表彰和奖励。
但大部分医院依然采用「播放量+点赞」等单一维度评估,一方面让患者审美疲劳,难以达到传播目的和效果;一方面,「流量至上」或导致评价和激励机制出现偏差,甚至沦为形式化考核。
医生IP失控:顺应当下互联网发展趋势,三甲医院医生大部分已布局个人IP,一方面,三甲医院的光环在无形中会给医生个人形象以加持,却也会使得医生若存在负面形象,势必会对医院品牌形象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医院对于医生IP运营缺少经验与监管政策,导致医生离职后门诊量波动。
舆情防控失效:医院日常舆情监管响应周期较长,大部分医院后知后觉、被动删帖。
江苏省人民医院周宁人教授独创「一科一策」方法论
1、科室品牌定位矩阵
通过大数据分析、业务实力解码和科室调性定位,锁定科室核心优势(如技术、服务、文化),塑造科室差异化标签,并定制科室品牌建设策略。
2、宣传内容精准传播矩阵
基于受众痛点挖掘、情绪情感触达,以及高频关键词和隐性价值植入等方式,设计宣传内容。基于不同科室的业务实力和科室调性,以及不同互联网平台的特性,进行传播形式和传播平台的精准选择,倒逼医生采用更高效、精准的传播方式,而非形式化完成任务,以实现「患者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为民服务目标。
3、健康科普驱动增长飞轮
将健康科普内容贯穿于「诊前引流+诊中解读+诊后随访」的全流程,赋能患者的全病程管理。
追踪分析用户画像、渠道来源和关注重点,定制属地化的运营策略,把每一个「流量点击」,转为科室「留量密码」。
4、品牌医生塑造工程
系统化培养科室大V品牌,标准化的内容输出,打造「1+N」医生矩阵(1个品牌医生+N个青年骨干),提升科室整体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的同时,对冲网红医生出走的风险。
5、舆情风险管理防线
建立科室品牌舆情预警机制,实时智能监测、预设话术库和正向案例库、设立快速响应SOP,将危机化解时效压缩至4小时以内,维护品牌美誉度。
为什么必须听这场直播?
✅ 实战操作工具:科室品牌定位矩阵、宣传素材抓取策略、流量-留量提效路径。
✅ 大咖现场答疑:「宣传处」和「运营管理处」双栖操盘手在线解密「医院科室品牌建设密码」。
行动号召:
直播时间:2025年3月18日(周二) 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