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总书记会上说道,“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诚然,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规模、资金、技术等因素,许多中小微商户等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在此背景下,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上,、人保集团、、国担基金等4家金融机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作经验交流。
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在会上表示,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始终是工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职责所在,工商银行接下来将加强资源倾斜,畅通股、债、贷等融资渠道,计划未来3年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增加信用和中长期资金供给。
廖林表示,工商银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与民营经济血脉相通,与民营企业相伴成长,服务的公司客户中98%都是民企。2024年工商银行民企贷款增长14%,其中信用贷款增长27%,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数。此外,工商银行正研究推进金融服务民企新措施。除了上述资金资源支持外,工商银行还将开展“工助民企”系列活动,围绕科创、制造业、新能源和普惠小微等民企集中领域,助力民企打造制胜新赛道,也将为民企全球引资源、搭平台。
民营企业的足迹遍布生活周围,2025年年初,、上春晚的人形机器人、“哪吒2”等话题持续霸榜热搜,背后是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为代表的多家民营企业。回望2024年,“小米造车”、“胖东来产品遭哄抢”同样是民营经济活力下的鲜明缩影...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广袤版图中的重要一员。截至2024年,民营企业贡献中国GDP60%左右;全国1.7亿户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占比达95%以上,提供了80%-85%的城镇就业岗位,202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高峰,在60%的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5%的出口贸易。
尽管如此,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当下众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的主要困境。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大行始终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近期,工、农、中、建、交、邮竞相表态,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2025年1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监管口径)6.7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近2000亿元,贷款余额和增量均位居同业首位。农业银行助力民营经济在于立足乡村振兴主业,如以“保理e融”专属服务方案满足生生集团等农业产业资金需求;在于破解抵质押难题,引入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方式,将“知产”变“资产”;在于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2025年1月末,授信覆盖民营企业超173万户,贷款余额达4.48万亿元。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推动民营企业授信覆盖面持续扩大,今年1月23日,中行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计划未来5年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
截至2025年1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信贷资源惠及近400万民营经济主体。建设银行通过打造“善建粮安”服务品牌,将金融“活水”引入粮食类民营企业;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推出“碳易贷”,更准确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碳排放情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优秀数字算力企业全过程陪伴、全周期服务,以润泽科技项目建设为例,合作以来授信达120亿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聚焦老龄事业的佛山健翔护理医院提供信贷支持1000万元。
发挥全牌照经营优势,与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涵盖一套体系、十大行动、四项保障的“1+10+4”联合行动,通过股、货、债、租等多种形式,将各类资源投向科技创新、普惠小微、高端制造和乡村振兴等民营经济重点领域,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提升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与满意度。
截至2025年2月中旬,各级机构累计走访市场主体超63万户,已向“推荐清单”内小微企业授信超4100亿元,累计放款近3000亿元。在民营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邮储银行践行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面对小微外贸企业“轻资产、重数据”的经营特点,邮储银行为小微外贸企业量身定制信用贷款产品“商贸e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