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集《念无双》,最大的感触是85花真的不能再演仙侠剧了。(以下全为个人的碎碎念。)
我说的并不是单纯的年龄问题。
虽然在我看来,《念无双》的状态确实不在审美点上,且滤镜也有滥用到让人难以忽略的程度。但审美毕竟是主观看法,大体还是可以看下去的。


真正的问题是,我认为仙侠剧的剧情模式决定了它必然会压制演员个人特质——除非这个特质是与剧情人设高度契合。
这也就意味着,越是成熟的演员,以“85花”为代表,越不能完美地融入进仙侠剧中,带给观众完整和谐的观剧体验。
仙侠剧构建的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幻想体系,所有角色都是为这个体系服务的功能符号。无论是早年的”四海八荒第一美人"还是"真神转世”、“最后的神女”,这些角色的魅力是创作者对仙界、神界幻想的完美承载。
演员要做的是还原这种幻想。
那么,演员的个人特质就必须与角色形象高度契合,不然就一定要被压制。
曾经的85花之所以能在当时的古装剧中大放异彩,是因为她们尚未形成个人风格,反而能为仙侠剧所用,成为观众投射幻想的空白画布。
而当她们逐渐成熟,有过丰富的人生历练,个人气质和状态早已稳定——对于高设定的角色,无论如何在造型上贴近,气质上都会偏移出来。
这与现实题材中她们能表现施展的空间截然不同。
比如《念无双》里的姬谭音性格纯粹、懵懂,虽然设定年龄大,但仙侠剧里神仙的年纪通货膨胀太厉害,换算一下也还是年轻人。
所以我在看剧的时候会忍不住把姬谭音和汪小姐拉在一起做比较,比较的不是角色的状态,而是演员在表演时传递给观众的不同状态。
此时你就会发现,神女的懵懂纯真是设定,而唐嫣在演绎这种设定。人不可能真在神界生活,不问人间世事,所以年轻神女的懵懂只能被想象。
纯真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是真的,而是不可逆的。(《念无双》和《轩辕剑》)
演绎纯真本身就会令人抗拒,年轻演员尚且可以用外形冲淡违和感,那些未经雕琢的青涩与脆弱,可以与角色需要的纯真感天然契合。
成熟的演员则很难掩盖个人经验留给她们的痕迹。有些这些演员经历了婚姻、生育、事业起伏等丰富人生体验后,眼中沉淀的故事感就已经与古装剧要求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性产生了本质冲突。
当然这一点放在其他非仙侠的古装剧里也同样适用,所以当年《如懿传》周迅一出场就败了。

反观《繁花》的汪小姐。汪小姐当然也有“纯真”,但这纯真的载体是真实的生命力,仓库“小汪”的逆袭是属于人的魅力。而生命力是无论哪个年龄、何种境遇的人都平等拥有的,甚至成熟女性的生命会更加旺盛且稳定。
于是,唐嫣的生命力可以直接赋予汪小姐,让这个角色既有原本角色的神韵,又与唐嫣的个人特质相融合。
总结一下:
汪小姐在黄河路初亮相时的市井精明的朝气,与仙侠剧里不谙世事的仙女的单纯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后依然不灭的生命热情,后者则是未被世俗沾染的概念化纯洁。
前者复杂的真实性要依赖成熟女演员的表演,后者角色的纯洁性需要的就是未经雕琢的青春本身。
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提出过一个观点,神话英雄的成长本质上是一种"去个人化"的过程——英雄必须剥离具体的人性特征,才能成为集体意识的象征载体。
而这一理论完美解释了古装仙侠剧中的角色逻辑:完美的仙侠剧演员应当将仙女、战神、魔尊等原型精准呈现,而非运用演员个人特质进行创造性表达。
当然,受到当下娱乐圈宣传、饭圈安利影响,上面的理论显然不足以满足明星团队、粉丝、宣传方的需求,但在普通观众层面这些内在逻辑从来都没有变过。
就像粉丝和宣传方都会在讨论《念无双》时或多或少地带上古早仙侠味、梦回紫萱这样的说辞。但在普通观众看来,这种期待与唐嫣当下的真实状态之间是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的。

要我说,85花真的不能再演仙侠剧,就因为她们个人的魅力会被仙侠剧的角色束缚。这是种束缚,当然也是种浪费。
仙侠剧拼命强调的,反复讨论的是“神性”,而85花们早已活成了“人”,不必再扮演神了。
❤
陪你走过每一个情感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