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一股被称为“TikTok难民”的热潮,小红书迅速转变为全球共享的“国际书”。在北美的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飙升,使得小红书稳居免费软件排行榜首位。截止到18日下午6点,话题#tiktokrefugee的浏览量已突破15.2亿,讨论热度更是骇人听闻。
有人评论,这可能是中美网友首次在数字海洋中实现“零距离”对话。小红书这座座美丽的“中美跨海大桥”,让两国的年轻人从玩猫税开始,逐步深入到“对账”、“帮忙做作业”、“学中文”、“做菜”等互动场景中。
在1月17日召开的2025驻华记者新春招待会上,外国媒体就这一现象采访了外交部的华春莹,她对这种文化碰撞表示了欣慰,称年轻人有选择的自由。尽管我们无法预见这波流量的持续性,但它为众多城市提供了一次展示自身魅力的良机。
如今,网络话语权正悄然从地方转向平台。近日,网红城市哈尔滨迅速转变为“erbin”模式,以全英文解说发布了名为“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的宣传片,迅速吸引国外观众,点赞量空前突破8万,观看人数接近百万,评论区全是外国网友的热情互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友也在下面调侃:“尔滨,你是不是不爱南方小土豆,改召唤‘洋芋’了?”
不仅如此,山西借助《黑神话·悟空》的热门效应,大力推介历史古建筑,吸引外国网友直呼眼花缭乱;四川则不甘示弱,带来“王炸”方案——萌宠大熊猫配上“pandatax”,轻松打入海外用户的心。常州推出的“LoongCity”主题视频同样精彩,在强调城市特色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观众的目光。
从广州到北京,不少城市积极在小红书发力,借助英文视频与海报与国际网友展开交流。去年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出境游热潮涌起,使得“ChinaTravel”流行开来,而如今,借助小红书,外国朋友们在手机点击之间即可开启一段神奇的中国之旅。
广东的文旅部门也打破了以往的低调,开始积极宣传,让网友感叹,原来广东也可以如此热情。相对而言,江苏则遭到本地网友的吐槽,认为其文旅宣传片更多是数字堆砌,而非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
而重庆和无锡等城市也频频现身小红书,意图争夺流量。各地文旅部门意识到,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线上流量能够迅速转化为线下的真实游客。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显示,短视频已成为用户与地方文旅互动的重要渠道,并推动城市形象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时代的文旅传播逐渐呈现出“4C”特征,关注更多的是文化、饮食、节日与民众生活的切面。不过,成功“出圈”的城市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灵感,让“人间烟火气”成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