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司马迁在写汉高祖和项羽本纪时,肯定详细翻阅了,汉武帝关于汉高祖和项羽的所有评论、指示。因为司马迁知道,如果不能仔细体会汉武帝的意思,在这种问题上,随便乱说,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中的。对此,司马迁的体会实在太深。
从某种意义上,《史记》中汉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的基本论调,都是汉武帝的给定下来的;而且在当时,也是非常流行的观点。否则,借司马迁十个脑袋,他也不敢把项羽写得,比刘邦更像英雄。因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那么,作为刘邦头号敌人的项羽,汉武帝不对他污名化呢?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刘邦和项羽都属于是反秦起义军,如果把项羽给妖魔化,会让整个反秦义军的名声受损。
因为,项羽曾经是反秦义军的首领,刘邦不仅和他是结义兄弟,还曾经在项羽的叔叔项梁手下当过小弟,如果把项羽写成一坨狗屎,那作为项羽结义兄弟的刘邦,还有受项羽领导的反秦义军,又算个什么东西?岂不是连狗屎都不如!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武帝需要突出君权神授这一观念。虽然,基于简单的逻辑去看,司马迁在写到刘邦时,应该把刘邦写得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仁慈爱民。相反,要把项羽写的生性残暴、好勇斗狠、昏庸无能等。
但问题是,我们再深入一思考,就会发现。如果司马迁敢把刘邦和项羽写成这样的形象,他的脑袋肯定会保不住。
因为,司马迁如果这样写,就意味着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只要聪明、勇敢、代表百姓利益,他就有机会成为皇帝。换句话说,司马迁的这种写法,岂不是等于说,人人都有帝王相,只看你有没有能力和机会?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一个人在书中,表达这种观点,不是找死,又是在干什么?从某种意义上,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性。汉帝国政府在宣传刘邦时,就故意模糊了刘邦的道德、才能。帝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谁能当皇帝,与道德、才能无关。因为,一切都是天意!